服务热线:13761613451、18916735302

技术文章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技术文章 >食用植物油极性组份快速检测:意义、原理与高效方法

食用植物油极性组份快速检测:意义、原理与高效方法

更新时间:2025-10-13   点击次数:16次
食用植物油极性组份的含量是判断油品是否安全可用的关键指标,其快速检测在食品安全管控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。
一、检测核心意义
食用植物油经高温加热、反复使用后,会发生化学变化:一方面营养价值下降,另一方面会产生丙烯酰胺、多环芳烃、醛 / 羰基物质等毒性物质。极性物质的生成量与油品不饱和度、加热温度、煎炸次数正相关—— 不饱和度越高、油温越高、反复使用越频繁,极性物质积累越多。
该检测可实现 “现场实时监测" 与 “抽检样品检测" 双重场景覆盖,且需特别注意:凡因油脂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,涉事油品的极性组份往往显著偏高,因此该指标也是追溯油脂类食物中毒的重要依据。
二、检测方法原理
核心基于电化学原理:食用油中的极性物质会改变油品原本的物理性能,通过极性组份测定仪捕捉这种物理性能的变化程度,进而量化判断油品品质是否达标(极性组份超标即代表油品变质、安全性下降)。
三、方法核心特点
传统检测方法(有机溶剂稀释提取 - 柱层析 - 称量法)操作繁琐、耗时长,难以满足现场快速管控需求;而快速检测方法(采用极性组份测定仪)具有明显优势:
  • 操作简便:无需复杂前处理,易于现场人员掌握;

  • 性能可靠:准确性好、重现性高,数据可信度强;

  • 效率:除去油温加热的准备时间,单次测定仅需约 10 秒钟,大幅简化流程、缩短检测周期。


服务热线
13761613451
18916735302

扫码加微信